清晨,薄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西点战术训练基地的复杂地域。
红军指挥中心,拉尔森头戴耳机,面前是巨大的电子沙盘,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己方部队的推进路线和预设的侦察节点。
“各单位注意,按计划a执行!装甲前锋沿一号、三号谷地快速突进,占领l1、l3高地,建立观察所!”
“无人机分队升空,对a区、b区进行地毯式侦察!”
“步兵分队搭乘步战车,沿侧翼伴随掩护,警惕小股敌人渗透!”
命令下达,红军的钢铁洪流开始启动。
坦克和步战车的引擎轰鸣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,扬起阵阵尘土。
无人机如同蜂群般升空,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。
拉尔森看着沙盘上代表己方的蓝色箭头稳步推进,嘴角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。“苏寒,我看你能躲到哪里去!”
然而,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预想中蓝军的抵抗并未出现。
前方侦察单位回报:“l1高地安全,未发现敌情。”
“l3高地安全,未发现敌情。”
一切顺利得有些诡异。
“扩大侦察范围!向纵深搜索!”拉尔森下令。
就在这时,异变陡生!
“报告!红军后勤补给点遭遇袭击!守卫小队全员‘阵亡’!部分模拟补给被毁!”通讯频道里传来急促的呼叫。
“什么?!”拉尔森猛地站起,看向沙盘。
后勤补给点位于他们后方相对安全的位置,怎么可能被袭击?蓝军是怎么绕过去的?
几乎同时,另一个坏消息传来:
“报告!红军前线指挥所外围预警哨兵遭到无声‘狙杀’,敌人踪迹不明!”
“报告!无人机控制车附近发现可疑红外信号,疑似敌渗透小组!”
“报告!三号谷地步战车车队触发模拟ied(简易爆炸装置),首车‘瘫痪’,阻塞道路!”
坏消息接踵而至,仿佛四面八方都是敌人,却又找不到明确的主力。蓝军就像幽灵一样,神出鬼没,专挑红军脆弱的后勤、指挥节点和落单单位下手。
拉尔森又惊又怒,试图调动部队围剿,但蓝军一击即走,绝不恋战。等他派出的增援赶到时,往往只剩下“阵亡”的红军士兵和模拟爆炸后的痕迹。
“收缩防线!加强警戒!无人机重点扫描这些区域!”拉尔森被迫改变策略,放缓了推进速度,试图稳住阵脚。
**观察室内,西点高层和众多观摩教官齐聚。**
巨大的屏幕上分格显示着战场实时动态、双方战损比和关键节点画面。
起初,看到红军势如破竹的推进,不少教官点头认可:“标准的合成营推进,节奏控制得不错。”
“兵力装备绝对优势,蓝军很难正面抗衡。”
但当蓝军的袭击如雨点般从意想不到的方向落下时,观察室内的气氛变了。
“漂亮!这手敌后破袭,时机、路线选择都恰到好处!完全利用了红军推进时后方空虚的弱点!”一位研究非对称作战的教官忍不住赞叹。
“看这里!他们利用了一条地图上没有明确标注的季节性溪流河道进行渗透!苏寒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令人吃惊!”
“还有这些ied和陷阱的设置,不仅造成了直接战损,更重要的是严重迟滞了红军的机动,打击了其士气。”
约翰逊少校紧盯着屏幕,看着代表红军的单位不断出现“损失”或“瘫痪”,而蓝军的标志却如同鬼魅般闪烁不定,他沉声道:“他完全贯彻了课堂上的理论。不争一城一地,专攻七寸。红军的节奏已经乱了。”
战场上,苏寒的指挥如臂使指。
他并没有固定的指挥所,而是带着一个精干的通讯小组在密林中不断转移。
他通过加密的单兵通讯系统,向各个分散的小组下达指令,指令简洁明确:
“猎隼1组,骚扰红军右翼侦察队,制造主力假象,完毕后向c7区转移。”
“暗影2组,按预定路线,潜入敌炮兵阵地附近,等待指令。”
“游骑3组,在f4岔路口设置障碍,延缓敌装甲部队回援速度。”
他实时分析着各方传回的信息,预判着拉尔森的每一步反应。
他充分利用了地形带来的隐蔽性和红军重型装备的局限性,将战场分割成无数个小块.
让拉尔森空有强大的兵力却无处发力,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反而被无数细小的针刺得遍体鳞伤。
拉尔森的推进计划彻底破产,部队被零星却持续的袭击搞得疲惫不堪,士气低落。
演练进入第二天。
拉尔森吸取了教训,不再盲目突进,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,构筑临时防线,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拉网式清剿。
他相信,只要压缩蓝军的活动空间,总能找到并消灭他们。
“把所有可疑区域给我犁一遍!炮兵,对a区、b区、d区进行覆盖式打击!”
拉尔森红着眼睛下令。
他就不信,在绝对的火力覆盖下,蓝军还能躲藏。
炮火轰鸣,硝烟弥漫。
然而,炮击过后,侦察单位汇报:“未发现大规模敌群活动痕迹。”
蓝军仿佛提前预知了炮击区域,早已转移。
而红军的麻烦才刚刚开始。
他们的通讯开始受到不明干扰,时断时续;
派出的巡逻小队频频触发诡雷和陷阱,非战斗减员持续增加;
更让他们崩溃的是,蓝军似乎无处不在,又无处可寻。
夜间,红军阵地周围总是响起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,让他们无法安宁,精神高度紧张。
苏寒指挥的蓝军,就像附骨之疽,紧紧缠绕着红军。
他们不追求歼灭,而是追求最大程度的疲惫、消耗和扰乱。
一次,拉尔森根据无人机捕捉到的热源信号,锁定了一股“蓝军主力”,立即调动一个加强排包围上去。
结果却发现,那只是几台蓝军设置的、模拟人体热源的简易装置,旁边还留下了嘲讽的字条:“你们来晚了。”
真正的蓝军主力,此刻正在袭击他们兵力相对空虚的侧翼指挥节点。
“混蛋!”拉尔森在指挥车里气得砸了一下控制台。
他感觉自己被玩弄于股掌之间,空有力量却无处发泄。
苏寒的战术灵活得令人发指,虚实结合,真假难辨。
午后,红军一支由两辆步战车和一个步兵班组成的巡逻队,在峡谷地带再次发现了清晰的蓝军活动痕迹,并且通过无人机确认了一支约七八人的蓝军小队正在向山林深处“逃窜”。
“发现老鼠洞了!请求追击!”巡逻队队长兴奋地报告。
拉尔森精神一振,终于抓到尾巴了!“批准追击!咬住他们!附近单位向该区域靠拢,务必把这股敌人吃掉!”
他仿佛看到了扭转战局的希望。
红军巡逻队立刻开足马力,沿着峡谷追击。
步战车上的机枪手警惕地扫视着两侧的山坡,步兵们则下车呈战斗队形快速跟进。
那支蓝军小队似乎十分惊慌,利用树木和岩石掩护,头也不回地向后“逃逸”,速度极快。
“他们跑不了!加快速度!”红军队长催促着。
追了将近二十分钟,深入山林,蓝军小队的身影在密林中若隐若离,红军士兵们气喘吁吁,步战车也在复杂地形中速度受限。
就在红军队长准备呼叫前方单位进行堵截时,那支蓝军小队却仿佛融入了森林一般,突然失去了踪迹。
“怎么回事?人呢?”红军队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,分散搜索。
士兵们刚刚经历了一段急行军,此刻停下来,都不由得拄着枪大口喘息,警惕地观察着周围过于安静的环境,心中涌起不安。
然而,就在红军队伍停下脚步,队形略显松散,士兵疲惫初显的这一刻——
“打!”
一声短促而清晰的指令通过加密频道,在原本“逃窜”的蓝军小队,以及早已悄然迂回至红军侧翼、潜藏在灌木丛中的另一个蓝军小组耳边响起。
刹那间,枪声从红军队伍的侧后方和侧翼猛然响起!
密集的激光模拟射击如同死神的镰刀,精准地覆盖了正在休息的红军士兵。
红军士兵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,身上的激光接收器就纷纷冒起了代表“阵亡”的浓烟。
步战车试图调转枪口,但埋伏在侧翼的蓝军反装甲手早已瞄准多时,模拟火箭弹呼啸而出,准确命中了步战车的侧面装甲。
“敌袭!我们中埋伏了!”
红军队长只来得及在通讯器里喊出一句,就被一发精准的“狙击”判定“爆头”。
战斗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就结束了。
这支红军巡逻队,连同两辆步战车,在完全停顿、最为松懈的时刻,被看似“逃亡”的蓝军杀了个回马枪,全军覆没。
观察室内,一位来自军事历史系的老教授猛地瞪大了眼睛,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:
“这…这是…‘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’!经典的游击战术精髓!他不仅用了,还用得如此出神入化!精准地抓住了敌人追击后停顿、精神与体力松懈的那一瞬间!完美!太完美了!”
其他教官们也纷纷动容。
他们或许在书本上学过这些原则,但如此直观、如此精准地在现代模拟战场上看到其应用并取得辉煌战果,还是第一次。
苏寒的战术如同教科书般经典,又一次给西点的教官和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
拉尔森试图清剿的策略不仅没有效果,反而在不断损兵折将。
红军的劣势越来越明显。
由于后勤屡遭袭击,前线部队的油料、弹药开始紧张;因为持续的精神压力和零星伤亡,士兵们疲惫不堪,士气低落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