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刚满五岁没多久的扶苏?还是正咿呀学语、蹒跚学步的小公子、小公主?总不至于是秦王和秦廷重臣的心尖尖、大秦的太子殿下吧?</p>
那可能是真的想找死了。</p>
(和善微笑.jpg)</p>
不过,虽然秦国没兴趣把自家孩子送出去,但也完全不介意抢别家的孩子来。</p>
恃强凌弱,最快乐了。</p>
(桀桀桀.jpg)</p>
“既然咱们目前无法一战而定赵国,那早早晚晚都是要休战的,且必须在我秦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提出休战,说不准还能从赵国咬下些没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。”</p>
知韫咬着勺子,含糊道,“咱们不是打着赵国轻视于我的理由攻赵么?若是以令赵嘉入咸阳为质定做秦赵停战条件之一,也算是有始有终。再者……”</p>
“再者,倡后一脉视赵嘉如眼中钉、肉中刺,除之而后快。”</p>
嬴政接着道,“秦国有此提议,正中倡后下怀,秦赵也能借此休战,和好如初。”</p>
“芥蒂”消了,可不就和好?</p>
至于赵国被秦国抢走的若干座城池,哎呀,不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啦。人家倡后都不在意,她们秦国还在意什么?</p>
“是这样。”</p>
知韫点点头,补充道,“就算赵偃现在还没死,秦国提出这样的要求,再加上倡后吹的枕头风和赵国两派的争斗不休,也说不定能直接把他给气死。”</p>
赵偃的气性可不小。</p>
尤其是嬴政当年在邯郸为质,弱小可怜又无助,只区区十余年,他眼中的弱者翻身成了强者,令他不得不入秦会盟不说,如今还嚣张地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……</p>
真不一定能想得开。</p>
“只是让我犹豫的是,赵嘉毕竟在赵国颇有贤名,留他在赵国,就算赵迁登基为赵王,也依旧消不了倡后的芥蒂。”</p>
她神色迟疑,“往后若要行离间计,也可说李牧扶持赵嘉之心不死,关乎自己屁股下的王座,更容易让赵迁舍弃李牧。”</p>
总的来说,有利有弊。</p>
“我知晓了。”</p>
嬴政微微颔首,放下玉箸,慢条斯理地擦拭,而后才看向女儿。</p>
“区区赵嘉,竟叫你这样上心,为何?”</p>
要知道,就算是赵王偃、齐王建,在她口中也就直呼其名的尊重度,区区赵嘉,让她这样惦记,可见看重。</p>
“也不算是上心吧。”</p>
知韫眨眨眼,“只是,我对于赵嘉这种拥有正统与人心的王室嫡系,抱有深刻的警惕,毕竟,他们是真的具备号召力。”</p>
她抿抿唇,略羞涩一笑。</p>
“若我是赵嘉,必然会趁着秦灭赵的机会带着一批死忠于他的心腹逃离,之后无论是立马举起大旗、自立反秦,还是蛰伏下来、静待良机,都能给秦国添些麻烦。”</p>
嬴政:“……”</p>
好一个以己度人,竟叫他无法反驳。</p>
不过嬴政也来了兴趣,“那换做是你,是立时自立,还是静待时机?”</p>
“当然是静待时机啊。”</p>
知韫想也不想,“赵国既亡,虽能收拢些人,但也不足以抵挡秦国,不如等候秦国亡其余诸国,由征服转向治理。”</p>
她正色道,“以秦一国而鲸吞六国,如何消化,才是真正的难关。”</p>
一不当心,就会被撑死。</p>
“时间可贵。”</p>
嬴政神色自若,“历来行变法者,如商君、吴起,少有不殉死者,秦国若要行开天辟地之事、灭六国而一天下,所行必更甚于变法。”</p>
只是变法,就能危及无数人的利益,想方设法地要杀死变法者、除去变法成果,若他们仰赖的权势富贵在秦灭六国的途中被泯灭,也必然会引来更加浓烈的仇恨、更加凶猛的反扑。</p>
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。</p>
只是,纵然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,嬴政也不会选择退缩,只会想尽办法剿灭这些会危及他的大秦的余孽。</p>
“慢慢来就是。”</p>
知韫弯了弯眼眸,“阿父正当盛年,只需稳扎稳打,自然能将这些碍眼的、不该存在的家伙一个一个拔出,至于往后,也有我在,必不叫阿父的毕生心血尽皆付诸于流水。”</p>
一代不行,就两代。</p>
两代不行,就三代、四代。</p>
只要前两代稳得住,后面的三代、四代里别再出一个把全家和中枢一口气干掉的胡亥第二,就算是温水煮青蛙,百年的时间,也足够让天下人心归附于秦。</p>
“是啊。”</p>
嬴政眉眼舒缓,勾唇轻笑。</p>
“有寡人的太子在,自然不必担心寡人身后,秦国之承续大事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