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毅:“……”</p>
他琢磨了之下秦王的话,立时觉得背后的冷汗有点冒出来了。</p>
殿下,胆魄过人呐殿下!</p>
在咸阳城里折腾也就算了,出了咸阳城还这样折腾,真不怕惹怒王上啊!</p>
“蒙毅!”</p>
“臣在!”</p>
听到秦王的点名,蒙毅一个激灵,连忙道,“王上有何吩咐?”</p>
“你,亲自去。”</p>
嬴政叉着腰在殿中踱了几步,冷着脸,“将这个逆女给寡人抓回来!”</p>
“唯!”</p>
蒙毅领命,立马就要收拾收拾去把太子殿下给带回来。</p>
“慢着。”</p>
他止步,等候秦王命令。</p>
“跟着她。”</p>
秦王咬着牙道,“拿着寡人的手谕,让那些县官都听从她,等她想去的地方都走完了,就赶紧把人给寡人带回来!”</p>
“……啊?”</p>
蒙毅茫然抬头,“王上的意思是,臣先跟着殿下,不必急着回咸阳?”</p>
“不然呢?”</p>
嬴政黑沉沉的凤眸一扫,冷着脸,“太子巡内史,若是半途就被寡人抓回来,她身为太子的脸面和威严还要不要了?”</p>
这个小混蛋,就是故意的!</p>
“让她玩个痛快!”</p>
他冷笑,“等回了咸阳,寡人打断她的腿!”</p>
蒙毅:“……”</p>
真的吗?</p>
我不信。</p>
蒙毅欲言又止地看向秦王。</p>
王上啊,气成这样了都还顾念着不能伤了殿下的颜面,怕是等殿下回了咸阳、说上几句软话,就又轻轻揭过了。</p>
嬴政:“……”</p>
“还不快去!”</p>
他被蒙毅这略直白的眼神看得越发气恼,“给寡人盯紧了这个逆女,你告诉她,寡人就在咸阳等着她回来!”</p>
“唯!”</p>
蒙毅被这一声冷喝惊得一激灵,连忙退出章台殿准备去找人。</p>
嬴政尤未气消。</p>
“来人,去请王后过来。”</p>
秦王气怒道,“寡人要与王后好生商讨一下如何教导太子!”</p>
不是最听她阿母的话?</p>
他就不信了,堂堂秦王,竟然还拿捏不住一个六岁稚子!</p>
就在章台宫中的秦王夫妻俩开始研究起《育儿经》时,令他们头疼的太·熊孩子·子正捂着耳朵往前冲。</p>
哪怕没过几天,蒙毅从咸阳而来,也不妨碍太子殿下装不懂。</p>
八月底,一行人抵达最后一站临晋,隔着大河眺望对面的蒲坂后,就近找了棵大树,在树荫下围城圈席地而坐。</p>
“关中水系,以渭水、泾水、洛水为要,水利自然也依托于此。如郑国渠,便是引泾水东注洛水,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。”</p>
知韫拔出匕首在地上写写画画,“但它上游北面的农田地势较高,无法自流灌溉,若是以云阳、池阳一带的冶峪、清峪、浊峪这几条小河来修建辅助性的沟渠,大抵能让渭水之北的这片土地得到更充分的灌溉。</p>
——即,六辅渠。</p>
“再者,渭水之北土地广阔,仅靠郑国渠仍显不足,若再在郑国渠南修一条,同样自谷口出,向东南经池阳、高陵、栎阳,入渭水,便能得一南一北两条干渠。”</p>
——即,白渠。</p>
郑国与李桉、禄几人亦低声参与讨论,时不时互相补充几句。</p>
水利是大事。</p>
别的不提,只说实地考察、勘测、定址等一系列流程下来,就需数年之功,不过,她们眼下也只是初步探讨。</p>
“重泉、征县、临晋一带依托洛水,是否能修渠借洛水之利?”</p>
——即,龙首渠。</p>
“再者,这些都是渭水之北、关中平原偏靠东部的,那西部是否也能考察择址,修渠引水以灌溉农田?”</p>
——即,成国渠。</p>
“还有渭水以南呢?”</p>
——即,灵轵渠。</p>
水利专家们:“……”</p>
他们迅速在脑海中构思想象了一下这密密麻麻的水利网,突然觉得,他们肩上的任务似乎略有些沉重呢!</p>
“殿下,这是个大工程。”</p>
张良正色,“非一日之功。”</p>
“我知道。”</p>
知韫拿帕子拭去匕首上的黄土,“单单修建一条郑国渠,大秦就耗费了十年之久、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,如今我大秦将心神转移至东灭六国,已无力开此工程。”</p>
她笑了笑,“民力有竭,如此竭泽而渔之事,当然不能做。”</p>
哪怕这些工程完成之后,就能使关中农业得到跃升、有无数人可以从中收益,但太急切,好事也成了坏事。</p>
有什么好急的呢?</p>
她今年才多大,怎么着也还有五十年好活,何必急着作死?</p>
“只是……”</p>
她慢悠悠挑眉,“一来,此等工程,在开始前,必先有缜密构思,如今提起来,郑卿等人既可分出心神来进行实地考察勘测、给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来,也能多往学宫去,培养些水利方面的人才来。”</p>
“二来……”</p>
她缓缓道,“咱们大秦的民力自然要体恤,可若,非我族类呢?”</p>